網站主頁 > 砌機入門 > 認識電腦硬件 > 第五部份: 硬碟機

        硬碟機的主要作用是儲存電腦的所有資料,資料的意思是用戶的文件、系統的檔案等等這些東西。硬碟在同一時候也影響到電腦在作業系統上運行的速度,因為作業系統的檔案都是存放在硬碟裡的,所以硬碟的質素是可以影響到整部電腦的運作的。但是每一個硬碟的最大缺點就是易碎及易壞,萬一處理不當,可以把硬碟內所有資料破壞,屆時就可能要找一些專門還原資料的公司幫用戶搞妥了。

<硬碟機外型。

1. 硬碟機容量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懂得計算容量的朋友可以不用看這一段,其實網主只是想說一說現時的硬碟機容量一定是以GB作用單位,1000MB相等於1GB,當然越多越好。

2. 硬碟機介面

        硬碟機同很多的硬件一樣都有不同的介面,不過硬碟機的比較容易分辦,較新的介面是為了在接駁時更加方便及傳送時更快。現在一般的硬碟機都是採用PATA(或Ultra ATA)或SATA的。而每一個介面都經過不同的改良。首先是Ultra ATA,其實它是分成兩種的,分別只是在於速度上,第一代的最高傳送速度為33MB/s或66MB/s,而第二代則是100MB/s,所以名稱分別為ATA/33、ATA/66及ATA/100。它們連接的方式都是以IDE線路傳送資料的。但是很多人通常都把IDE當成Ultra ATA,其實是可以相通的,因為這種介面較舊的關係,所以已經開始很少人使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至於SATA半全名為Serial ATA,是近四年來比較流行的介面,而硬碟機生產商都強烈建議用定使用SATA介面,因為SATA傳送的速度可達至150MB/s或1.5GB/s及300MB/s或3GB/s,所以這兩種速度亦叫做SATA及SATA2。除此之外,SATA改良的是傳送線方面,因為第一代的傳送線的端子比較易鬆,如果一小心就十分容易把硬碟與傳送線之間的連接截斷,所以在SATA2上已加入特別的扣具以防些SATA線鬆脫。

        硬碟都需要電源,所以亦有電源的端子,不過PATA介面與SATA介面的電源端子是不同的,IDE的那種叫Molex(四枝鈍針在一個近似D型的套裡面),而SATA那種暫時未有正式名稱,但同SATA的傳送線端子差不多,只是比較闊。


^Molex電源線端子(左圖)及SATA電源連頭(黑色)連Molex轉頭(白色)(右圖)。

3. 硬碟機高度

        說起硬碟機高度,其實不難分,只是2.5吋及3.5吋的分別而已,以上兩個的實際高度都是剛才那兩個數值的一半,只不過用家通常以雙倍的數值為標準而已。普通的桌上型電腦一定會使用3.5吋的,而2.5吋只有手提電腦才會使用,闊度也比較低,所以是不能夠安裝在桌面電腦上的。但現時有不少牌子都把2.5吋的硬碟機轉化供電腦使用,這些能夠令硬碟機的散熱能力及空間感更佳。

4. 硬碟機轉速

        其實硬碟機裡面是有一條機械臂來讀取碟片(用來儲存資料的部份),因為資料在碟片的不同部份,但機械臂的位置是固定的,所以那塊就要自轉給機械臂讀取資料,亦都是形成轉速這個單位的源頭。轉速單位為每分鐘可自轉多少個圈(rpm或俗稱轉),一般的硬碟機都能達到7200rpm,手提電腦通常都是5400rpm,而一些伺服器更達到10400rpm,轉數越多代表讀取速度越快,不過亦代表硬碟的壽命越短,但只要能正常地使用硬碟機,一個硬碟機都能夠使用五年,甚至十年或以上。

5. 緩衝容量

        這個參數是代表硬碟機與接駁線之間的頻寬,單位為MB,越多越好。硬碟機的資料首先由自己傳送到緩衝記憶體,再經接駁線到電腦系統上以處理資料。而容量通常都是8MB或16MB。

6. Master(主硬碟機)及Slave(副硬碟機)

        大家可能會發現到IDE的接駁線會有三個頭,頭那個用來接駁硬碟,尾那個則接駁主機板,那中間那個用來做甚麼呢?其實是用來接駛副硬碟機,每當一塊主機板只有一個IDE接頭的時候,Master及Slave就要出動了,頭那個接頭是接駁主硬碟機,而中間那個就會是接駁副硬碟機。不過很多用家通常都會把安裝了作業系統的硬碟以主IDE接頭連接,而沒有的則相反。硬碟機後面有一個跳線(Jumper)設定,在接駁之前,一定要把跳線設定到Master或者Slave模式,跳線方法就是每款都不同,方法通常都印在硬機機上大大張的白色貼紙裡。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模式為Cable模式,即代表不允許其他硬碟機有同一條IDE接駁線上。最後一提,這三個模式只會在PATA介面的硬碟機上使用,而不會在SATA介面上見到。

7. NCQ

        為了提高機械臂讀取硬碟機碟片資料的效能,因此就在SATA2介面中引入了NCQ(Native Command Queuing)這個功能,因為碟片裡面的資料是以轉圈方式由內到外推資料寫入,所以當機械臂讀取這些資料時,也要以同樣方式讀取。如果用家想讀取的資料分佈在不同的部份,讀取的時候可能就要兜一大個圈,十分浪費效能,而NCQ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,它是以「捷徑」的方式直接將那些資料重組,然後一次過讀取,效能可以提高30%,不過除了硬碟要支援之外,主機板都一定要支援才行。
Image:NCQ.svg
^圖片取自Wikipedia English。

8. SMART

        這項功能可能對不少一般電腦玩家來說比較陌生,其實它是一個硬碟的預警系統。每當硬碟有機會損壞的時候,SMART就會通知用戶有這個問題出現,可以讓用戶有充足的時間備份硬碟機裡的資料。